查看目录
紫砂原矿
喀左紫砂简介
喀左,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古称利州, 史称“金鼎之地”,又有着“史前圣地”和“世界龙乡”的美誉。总面积2238平方公里,人口43万,全县蒙汉等16个民族和谐发展。
喀左紫砂,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喀左紫砂、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史前红山文化时期。在喀左县东山嘴的祭祀遗址、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大批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斜口器、瓮、豆、带盖罐、裸体女人、女神泥人等。红山文化时期的陶器,主要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泥质红陶占的比例要大于夹砂灰陶。喀左紫砂制品是用紫砂矿石为原料经过多个工序制成的一种高温陶器。喀左紫砂以紫砂泥料浑朴深厚、透气性强、不需要添加任何色素便能形成天然水色、环保健康等特点享誉业内。经过加工的喀左紫砂又极具收藏价值,用紫砂壶泡茶既能长久保持香气,又能使得口感长久不变。
产品荣誉
2012年08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喀左紫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渊源
早在7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喀左先民就掌握了用紫红色土烧制陶器的技艺了。在新石器时代的喀左东山嘴遗址,出土有女性陶塑像残件、双龙首玉璜饰件以及彩陶祭器,其中的裸体孕妇陶像尤为令人震惊。到红山文化后期,即小河沿文化时期(大约3000—5000年前),古喀左人已熟练掌握了用陶土制造人像的工艺了。商周时期,夹砂灰陶、黑陶制品在喀左地区不断涌现,其中不少是经过熏烧的器皿。在喀左山湾子村的小山上,到处都是陶豆和三足陶鬲的碎片。说明在商周时期,这里的居民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制陶技术。
产地环境
造就喀左紫色、陶器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喀左地区以紫陶土为代表的陶土资源极为丰富,估计远景储量在10亿吨以上,全县23个乡镇街区中,有12个乡镇有陶土矿,而且原矿开采刚刚起步。喀左县紫陶土矿物质含量经北京硅酸盐研究所化验,含铁在10%左右,是高档紫陶制品的优质原料。据专家介绍,目前江苏宜兴因紫砂资源减少已经采取了限采措施。因此,喀左已成为继宜兴后全国最大的紫陶原料产区。加上喀左紫砂陶器的装饰工艺水平也很高,造型设计、雕刻都很考究,运用的工艺手法古朴纯厚,产品具有北方特有的高雅气质,制品包括茶具、文具、彩绘花盘、釉面挂盘、花盆等品种,并且造型美观、质地细腻、透气性好,被评为辽宁省优质产品和轻工部优质产品。近年又开发出大幅紫砂板,刻制出工艺挂屏。有书法、花鸟、山水、装饰画等。做工细致,着色古朴,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选取→原料加工(风化→碾碎→筛选→练泥→陈腐)→成型→装饰→烧制→抛光。
关键技术要求
1.原料加工:原料开采后风化≥6个月,细碎后过60目筛。过筛原料加水混和至含水量达20%至25%;在≤-0.09Mpa负压下练泥。练好的坯泥在封闭条件下陈腐3个月以上。
2.成型:壶类产品为手工成型。杯类按不同产品器型,分别选用手工成型、塑压成型、机械成型等。
3.装饰:采用雕、刻、堆、贴、捏等手法。
4.烧制:
(1)干燥升温:从室温升至850℃,时间控制在5至7小时。
(2)氧化烧成:温度为850升至最高烧成温度(1110℃至1150℃),时间控制在1.5至2.5小时。
(3)高温烧成:保持最高烧成温度(1110℃至1150℃)≥30分钟。
(4)冷却:从最高烧成温度(1110℃至1150℃)降至低于60度,降温时间不小于4小时。
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产品呈红色、紫红色、黄色、浅紫色、绿色等颜色,外表细腻有砂质感。
2.理化指标:
(1)产品铁含量≥8%。
(2)开口气孔率4%至7%,闭口气孔率1%至2%,具有典型的双气孔特征。
(3)吸水率:2.5%至6.0%。
(4)抗热震性: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机遇难得
《辽宁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纲要》将"喀左紫砂"纳入全省发展重点项目,被列为辽宁省六大轻工产业之一,被朝阳市列为十大文化产业之一。喀左县委、县政府编制了喀左紫砂产业5年发展规划并推出了相关政策措施,规划了紫砂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前景广阔
喀左紫陶产业伴随着红山文化的曙光,倾听着红山女神的歌声,传承着七千年先民工艺文化。面向新世纪,辛勤勇敢,质朴醇厚的喀左人民继续在这片热土上发现发展、创新创业,使紫陶产业完成了跨越性攀高,今天的喀左已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紫砂陶器生产基地,知名的北方紫陶之都。喀左紫陶产业与喀左生态县城建设一道,规划谋远!